文章来源:http://news.163.com/17/1114/22/D382MT9100014SEH.html

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》明確指出:“初中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、體驗生活,捕捉生活中事物的明顯特征,力求有創意地進行表達。”從這句話中,我們可以看出,深入生活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基本途徑,更是培養他們寫作情感的汩汩清泉。
  以“父母親情”為話題的作文為例,學生提筆即是什么自己生病了,黑夜,還下著雨,爸爸背著自己往醫院走;什么星期天回家給媽媽洗腳,仰頭看到母親日漸蒼白的頭發,愧疚不已……千篇一律、味同嚼蠟。鑒于此,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道以“那一刻,我理解了母親”為題的命題作文,然后要求學生不要急于動筆,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留心觀察,記錄一周內關于母親照顧自己的點點滴滴,然后擷取一兩件最為感動的記錄下來。
  一周之后的作文課上,筆者先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寫作材料。不曾想,有了生活這股清泉,學生的寫作思路閘門打開,有學生說自己打電話時聽著母親的嘮叨,第一次體會到了她對自己關懷得無微不至;第一次體會到了母親絮絮叨叨的親切與可愛;有學生說和媽媽在一起聊天,發現媽媽對自己幼時生病、淘氣、挨打的點點滴滴記得清清楚楚,感動得自己在母親的面前淚水漣漣;有學生說自己有天晚上在床上假裝睡覺,發現母親進來后竟然默默地端詳了自己半個小時……這次作文由于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,學生篇篇感情真摯的文章也讓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。


關鍵字標籤:張老師創作藝坊:會考國文解析